原标题:保险业助力绿色发展 “蓝碳”渐成创新焦点
据金融时报2022年09月21日消息,今天给大家介绍有关于最新的新闻“保险业助力绿色发展 “蓝碳”渐成创新焦点”,一起来看看新闻介绍吧
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金融工具,保险产品的创新将促进提升“蓝碳”领域的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完善海洋碳交易市场机制。但由于总体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经验数据不足,保险机构也需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管理好风险,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等措施提升创新能力。
今年以来,全国首单海洋碳汇指数保险、全国首单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等创新险种接连落地。为“蓝碳”资源织密风险保障,正在成为保险业助力绿色发展、推动达成碳中和目标的新亮点。
重要支点不容忽视
森林、草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称作“绿碳”;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活动则被称为“蓝碳”。
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倪国良表示,“蓝碳”是通过海洋生物的碳汇功能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其固碳量远高于森林和草原。
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绿碳”,“蓝碳”具有更高的碳捕获效率、更长的固存时间。由于潮汐往复,滨海植物能够极大减缓有机质分解,且随着海平面上升,沉积物会被埋藏到更深的土层,可以在上百年至上万年的时间里处于稳定状态而不会释放回大气中,实现稳定持续固碳、储碳。
相关数据显示,按全球平均值估算,我国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年碳汇量约为126.88万吨至307.74万吨二氧化碳。其中,红树林每年埋藏27.16万吨二氧化碳,海草床每年埋藏3.2万吨至5.7万吨二氧化碳,滨海盐沼每年埋藏96.52万吨至274.88万吨二氧化碳,均具有巨大的固碳储碳潜能。
因此,业内人士表示,发展滨海“蓝碳”,对“蓝碳”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将能够极大推动提升我国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保护与利用“蓝碳”资源,也成为政策层面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就提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
政策聚焦“蓝碳”保险
促进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保险业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质效的重要方面。
在今年6月出台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中,银保监会就提出,保险机构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经营范围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绿色产业和技术等领域的保险保障业务以及服务创新,开发相关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工具,为相关领域的生产经营者提供风险管理和服务,推动保险客户提高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意识,根据合同约定开展事故预防和风险隐患排查。
《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蓝皮书》也提出,实现“双碳”目标,要严格保护各类重要生态系统,开展生态碳汇资源培育、生态保护修复,有效发挥现有森林、草原、湿地、耕地、海洋等碳库的固碳作用。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随着保险业助力绿色发展的实践不断走向深入,“蓝碳”的身影也正愈发频繁地出现在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中。
例如,在近期印发的《关于推进海南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海南银保监局就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支持“蓝碳”资源保护,助力打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探索碳汇项目开发,推动碳汇交易,配合推进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挖掘碳排放权交易配套金融需求。福建银保监局此前也曾发文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森林、碳汇林、碳汇渔业等资源培育产业,充分发挥森林和海洋碳汇功能。
业务创新稳步推进
红树林、海草床与盐沼,被称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目前来看,保险业的创新也主要聚焦于此。
以海草床为例来看,海草床具有固碳量大、固碳效率高且碳存储周期长的特点,其固碳量能达到森林的两倍以上。但由于海洋气候多变,加之缺少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与规避手段,一旦出现台风、赤潮等灾害,往往导致海草床大面积损毁,固碳效益缺乏有效保障。
在此背景下,今年6月,全国首单海洋碳汇指数保险落地威海。
《金融时报》记者从中国人寿财险处了解到,该创新险种以海草床为保险标的,以海草床碳汇富余价值(包括固碳经济价值和修复成本)作为补偿依据,以海草床因特定海洋环境变化造成的碳汇减弱事件为保险责任。当海水流速达到或超过约定阈值时,视为海草床碳汇减弱保险事件发生,保险赔偿金将用于对海草床碳汇资源开展灾后救助、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等。
但保险创新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太保产险推出的牡蛎养殖气象指数保险近期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落地。据介绍,养殖牡蛎不仅可以有效消除海水富营养化,解决海水养殖业带来的污染问题,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碳捕集作用。牡蛎壳95%以上的成分是碳酸钙,据推算,每亩牡蛎每年可固碳约1.4吨,为牡蛎养殖完善风险保障,将有助于丰富“蓝碳”资源。
《金融时报》记者还从烟台银保监分局了解到,在引导渔业向深远海拓展、向绿色高效转型的背景下,该分局指导太平财险创新推出“海水养殖天气指数保险”,为渔业养殖企业的海洋牧场提供特色保险服务,累计为海洋牧场提供风险保障5亿元。
在专家看来,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金融工具,保险产品的创新将促进提升“蓝碳”领域的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完善海洋碳交易市场机制。但由于总体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经验数据不足,保险机构也需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管理好风险,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等措施提升创新能力。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在此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提升绿色金融创新与服务能力,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深入研究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积极稳妥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有效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质效。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关于“保险业助力绿色发展 “蓝碳”渐成创新焦点”就介绍到这,本文结束